【科普課堂】如何規范化設置VOCs廢氣排放口?
1
排污口規范化設置的通用要求
排污單位應當按照《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環監〔1996〕470 號)的有關要求對排污口進行立標、建檔管理,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 16157—1996)等監測標準規范的具體要求進行排污口的規范化設置。設置規范化的排污口,應包括:監測平臺、監測開孔、通往監測平臺的通道(應設置1.1 m高的安全防護欄)、固定的永久性電源等。
排污口的規范化設置,應綜合考慮自動監測與手動監測的要求。當既有國家標準又有地方標準時,應從嚴執行。對于治理設施的VOCs去除效率監測,應在處理設施的廢氣進、出口,分別設置采樣位置、采樣孔、采樣平臺等監測條件。其中,為了保證煙氣流速、煙氣濃度、顆粒物等指標監測結果的代表性、準確性,要特別注意采樣位置的規范性。特別是,當主排氣管道上無法設置滿足監測標準規范要求的采樣位置時,應在主排氣管道匯總前的支管管道上分別設置滿足監測標準規范要求的采樣位置,分別進行監測和計算治理設施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比較規范的采樣位置設置,如下圖所示。

圖1 比較規范的采樣位置設置示例
排污口的規范化設置,目前國家的主要技術標準如下:
1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1996)
2
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 397—2007)
3
固定污染源廢氣 低濃度顆粒物測定 重量法(HJ 836—2017)
4
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 75—2017)
5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試行)(環監〔1996〕470 號)
2
采樣位置要求
1
排污口應避開對測試人員操作有危險的場所(周圍環境也要安全)。
2
排污口采樣斷面的氣流流速應在5 m/s以上。
3
排污口的位置,應優選垂直管段,次選水平管段,且要避開煙道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部位。
4
排污口的具體位置,應盡量保證煙氣流速、顆粒物濃度監測結果的準確性、代表性,根據實際情況按《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 75—2017)、《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 397—2007)從嚴到松的順序依次選定。建議如下:
①最優:距彎頭、閥門、風機等變徑處,其下游方向要不小于6倍直徑,其上游方向要不小于3倍直徑(《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 16157—1996));
②其次:距彎頭、閥門、風機等變徑處,其下游方向要不小于4倍直徑,其上游方向要不小于2倍直徑[《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 75—2017)];
③最后:距彎頭、閥門、風機等變徑處,其下游、上游方向均要不小于1.5倍直徑,并應適當增加測點的數量和采樣頻次《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 397—2007))。
3
采樣平臺要求
1
安全要求:應設置不低于1.2 m高的安全防護欄;承重能力應不低于200 kg/m2;應設置不低于10 cm高度的腳部擋板。
2
尺寸要求:面積應不小于1.5 m2,長度應不小于2 m,寬度應不小于2 m或采樣槍長度外延1 m。
3
輔助條件要求:設有永久性固定電源,具備220 V三孔插座。
4
采樣平臺通道要求
1
采樣平臺通道,應設置不低于1.2 m高的安全防護欄;寬度應不小于0.9 m。
2
通道的形式要求:禁設直爬梯;采樣平臺設置在離地高度≥2 m時,應設斜梯、之字梯、螺旋梯、升降梯/電梯;采樣平臺離地面高度≥20 m時,應采取升降梯。
5
采樣孔要求
1
手工采樣孔的位置,應在CEMS的下游;且在不影響CEMS測量的前提下,應盡量靠近CEMS。
2
采樣孔的內徑:對現有污染源,應不小于80 mm;對新建或改建污染源,應不小于90 mm;對于需監測低濃度顆粒物的排放源,檢測孔內徑宜開到120 mm。
3
采樣孔的管長:應不大于50 mm。
4
采樣孔的高度:距平臺面約為1.2~1.3 m。
5
采樣孔的密封形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蓋板封閉、管堵封閉或管帽封閉。
6
采樣孔的密封要求:非采樣狀態下,采樣孔應始終保持密閉良好。在采樣過程中,可采用毛巾、破衣、破布等方式將采樣孔堵嚴密封。規范化的排污口,示例如圖2 所示。

圖2 規范化的排污口示例
參考文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實用手冊(第二版)》
▌匯編整理:轉自VOCs前沿,素材源自大城小E
【免責聲明/本號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等保持中立,所轉內容僅用于行業交流;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即可作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