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技術篇——VOCs和惡臭廢氣污染控制裝備產品應用現狀(一)
VOCs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不同行業的VOCs氣體特征如流量、濃度具有較大差異。有研究表明,化學制品、醫藥制造、交通設備制造、印刷、電子及電信設備制造是產生VOCs氣體最多的前5個行業,分別占調研總案例的26%、13%、12%、8%和5%。大多數行業VOCs點源產生的VOCs濃度在102-104mg/m3(注:上標2、上標4)范圍內。濃度較高的行業如石油加工、化工醫藥制造等,這些行業產生的濃度大多高于103mg/m3(注:上標3);濃度較低的如皮革、毛皮、羽絨制品等,其濃度一般低于500mg/m3。不同濃度的VOCs處理技術有較大差異,因此,掌握各行業產生的VOCs氣體濃度分布特征對發展VOCs治理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滿足廣大業主單位和環保行業同仁對VOCs和惡臭廢氣污染控制裝備產品應用現狀等方面有關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普及,經征求專家同意,《VOCs前沿》根據有關研究成果,通過平臺進行知識傳播,擬分兩大部分開展專題分享:
一、基于單項技術的設備與產品(吸附、催化燃燒、熱力燃燒、生物法處理技術、紫外光氧化/光催化、冷凝回收、化學吸收、膜分離技術);
二、基于不同設備產品的組合工藝(沸石吸附+氧化工藝、低溫等離子體+吸收、選擇性吸收分離+吸附回收、水洗+除霧+光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等離子、VOCs膜組合工藝)。
概述
吸附技術是VOCs治理的主流技術之一,技術成熟、簡單易行、治理成本低、適應范圍廣。
技術原理:當流體與多孔固體接觸時,流體中某一組分或多個組分在固體表面處產生積蓄,此現象稱為吸附。吸附屬于一種傳質過程,物質內部的分子和周圍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質表面的分子,其中相對物質外部的作用力沒有充分發揮,所以液體或固體物質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體或氣體,尤其是表面積很大的情況下,這種吸附力能產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工業上經常利用大面積的物質進行吸附,如活性炭、分子篩等。根據此特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吸附劑,處理廢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達到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脫附是吸附的逆過程。是使已被吸附的組分從達到飽和的吸附劑中析出,吸附劑得以再生的操作過程,即被吸附于界面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離逸界面重新進入體相的過程,也稱解吸。一般來說,不利于吸附進行的條件常對脫附有利,如加熱、減壓等,常用有蒸汽、氮氣脫附。
活性炭吸附系統
廢氣收集后,通過預處理然后進入吸附器,有機廢氣被高性能活性碳纖維(ACF)或者顆粒碳材料吸附,將有機物吸附于其微孔結構中,經兩級活性炭纖維吸附,廢氣經過吸附材料凈化后排放至大氣。吸附有機廢氣的吸附材料通過熱氮氣/水蒸氣解吸(脫附)再生,解吸出來的高濃度混合氣進入換熱器換熱后再冷凝回收得到混合溶液,氮氣在脫附周期內循環重復利用。
生產過程廢氣,先經預處理裝置處理氣體中的一些高分子的物質和空氣中的細小顆粒,再經冷卻器將溫度平衡穩定至45℃以下。經處理后的廢氣進入吸附-脫附操作單元,溶劑被高性能活性碳材料吸附,凈化后空氣穿透吸附材料后排放至大氣。被吸附的溶劑通過蒸汽(氮氣)解吸附。解吸出來的有機溶劑進入換熱器與冷卻水換熱,然后再經冷凝為常溫液態后回收。經廢氣凈化回收設備處理后排放的廢氣VOCs去除率在95%以上。整個工藝過程由PLC功能程序控制,自動切換,交替進行吸附、解吸、冷卻、間歇四個工藝過程。
VOCs轉輪吸附系統
VOCs轉輪吸附技術源于1950年美國人Bryant發明的轉輪除濕技術,1990年被應用于VOCs的凈化。該技術目前適用于處理低濃度VOCs廢氣。由吸附VOCs轉芯、氣體過濾裝置、轉動裝置、風機等組成。轉芯一般分為三個區域:吸附區、再生區、冷卻區。轉輪吸附系統結構如圖3所示。沸石轉輪分為筒式轉輪和盤式轉輪。筒式沸石吸附轉輪組合(Cassette)為一中心軸承與轉體,轉體由沸石吸附介質與陶瓷纖維制成。轉輪上包含用以分開處理廢氣及處理后釋出干凈氣體的密封墊,其材質為能承受VOCS腐蝕性及高操作溫度的柔軟材料制成(一般為氟橡膠)。密封墊將蜂巢狀沸石吸附轉輪組合隔離成基本吸附區(Adsorption zone)及再生脫附區(Desorption zone)。有時為特殊需求亦可分成更多串聯區;而吸附轉輪由一組電動驅動設備用以旋轉轉輪,轉輪處理時為可變速、且可控制每小時旋轉2至5轉之能力,最大可到20轉/小時。沸石轉輪的吸附風速一般2~4 m/s;脫附風速1~5m/s。沸石轉輪的適用濕度為<80%,適用溫度<40℃,適用VOCs的沸點35~200℃。單套筒式轉輪的處理風量10000~200000m3/h,如果分體運輸可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