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和固廢處理行業的臭氣治理技術
1 治理技術概述
1.1 生物過濾除臭處理
少量有機氣體是引起固廢臭氣的主要因素,如,甲基硫等,可采取生物過濾除臭處理這一問題。填料床是該技術過濾系統的主要部分,吸附層為上層,擴散層為下層,分別由過濾系統、石子構成,整體為床形結構,擴散層可避免風管微孔被填料堵塞,同時可確保氣體分布的均勻性。一般是以二次堆肥或特種土壤作為填料,主要發揮供給作用,營養物質、微量元素為供給物,微生物為供給對象[1]。對其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可知,該處理技術除臭主要是通過微生物與填料發揮作用,微生物在持水、通水性條件適宜的過濾系統中衍生,降解吸附于填料的臭氣,達到除臭目的。效果好、技術成本低為該方法的優勢,但其過濾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溫濕度等,不但造成了一定的局限,且難以對其操作進行數據預測。
1.2 生物除臭處理
近幾年,生物除臭處理發展快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其開發時間可追溯至20世紀中期。條件適宜為應用生物除臭處理的前提,對氣味物質進行吸收的主體為固體載體,固體載體需長滿微生物,在吸收后行氧化分解,從而實現臭氣處理。氣液擴散為該方法的第一步驟,即運用填料氣液界面對臭氣化學物質進行轉化,得到液相;液固擴散為第二步驟,主要通過生物膜完成其擴散;生物氧化為最終步驟,主要發揮作用的部分為微生物與生物膜,前者可氧化異味氣體分子,而對吸收、擴散氧氣與營養物質進行促進為后者作用。生物除臭處理具有較長的使用期限和非常低的運作成本,主要是因為其使用過程不需要采取過多的維修措施且運行管理較為簡便,且其應用無需添加化學藥品,不但有較高的去除率且適用范圍較廣。
現階段,該處理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具體包含以下5種:(1)結合兩種工藝的生物法復合除臭處理,具體為生物滴濾床、生物濾池工藝,其處理首先需明確具體的致臭物質,然后再采用多級生物處理;(2)生物滴濾床除臭處理,微生物存在于反應器填料上,該方法主要對其加以利用在新陳代謝中進行降解,降解對象為廢氣污染物,微生物細胞質、無機物為降解產物;(3)土壤法除臭處理,即通過土壤濃縮、吸附臭氣,主要經土壤礦物質、有機質發揮作用,并最終經微生物實現降解;(4)改良式土壤除臭處理,該方法是對生物滴濾法經驗加以借鑒,利用土壤法優點的同時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改善原方法在功率、透氣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升其效果。(5)生物濾池除臭處理,該方法去除污染物首先需對特種微生物菌群加以利用,在其吸收相應污染物質后再經生物膜消化。
1.3 活性炭吸附處理
活性炭具有非常強的化學與物理吸附作用,其毒物吸附可經表面微孔與空隙實現,以活性炭1 g為例,500 m2為其表面積最小值,1 500 m2為最大值,這類炭可經高溫活化和炭化處理果殼、木屑等物后獲得,屬植物源含炭原料。此外,氧與氫元素也存在于其結構中,在活性炭表面以化學鍵形式結合,除了上述兩種元素外還包含碳,促使氧化物復合體產生,吸附主要是通過吸附分子與活性炭反應實現,因此,在吸附時活性炭具有選擇性。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為其優點,但這一方法有一定局限,主要用于處理氣量小、濃度低臭氣,常用作精處理裝置,在后續處理工序中發揮作用[2]。得益于科技進步,活性炭產品有了較大發展,如,活性炭纖維產品等的產生,在進行毒氣或毒物吸附處理時這些產品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量非常大,可實現吸附容量的提升。
造價成本較高為活性炭的特點,并且該方法對水預處理具有較嚴格的要求,在我國廢水處理行業,微量污染物處理為其主要應用項目,如,含甲醇、汞等廢水處理。
1.4 高能離子脫臭處理
該方法在處理空氣有害物質方面具有明顯效果,包含硫化合物、顆粒物(可吸入)等。BENTAX離子空氣凈器為這一處理技術的主要設備,高能正負離子經離子發生裝置發射,接觸有機揮發性氣體,在將其化學鍵打開后實施分解,該方法同時也可對氨、硫化氫進行分解,并可通過空氣中的碰撞作用沉降顆粒。此外,該裝置還可對細菌生存環境進行破壞、與異味和靜電作用等。
該方法優勢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首先為微生物滅活、污染物處理以及維護方法簡單;其次,其應用具有較高安全性,高壓電離部件與易爆易燃成分接觸是導致風險事件的主要原因,而該方法中氧離子發生裝置與污染空氣的接觸并非直接性,因此可有效降低風險;最后,得益于其設計的特殊性,污染空氣與高能氧離子空氣反應較為均勻,可獲得穩定效果。該方法在歐洲應用較為廣泛,主要用于室內環境。
1.5 植物液除臭處理
天然植物汁液為該處理方法的主要作用材料,該材料在接觸臭氣之前需經過相應的處理,包含稀釋與霧化,整個流程需使用相應的設備,最終獲得的細霧粒徑最小值為10 μm,最大值為40 μm。該方法將臭氣消除主要是通過一系列反應實現,如催化氧化等,作用手段包含加成、取代等,有機鹽為其作用產物,無二次污染風險,安全可靠。這一方法配備的設備對占地沒有較高要求,且具有低能耗與小功率特點;同時其應用較為方便,不但不會對其他設備造成影響,且排布管路較為靈活;此外,其適用區域類別廣泛,無明顯限制,且具有較高的自動化水平。
對于植物液除臭處理的研究,國外始于20世紀,我國則相對較晚,因此,在實際應用方面水平不一,首先在汁液提取方面,發達國家可用植物種類較為多樣,其次是可處理的臭氣類別較多,應用較廣[3]。
2 結語
在上述處理方法中應用時間最早的為活性炭吸附處理方法,但其應用比例呈不斷下降趨勢,這是因為該方法雖有較高的處理效率,但其不足遠大于高效率帶來的優勢,包含低吸附容量、大壓損、操作復雜等。成本低、對占地與操作指標要求較高為生物除臭法特點,其重新啟動馴化期較長,適用污水處理廠應具備較大規模與臭氣量,且有穩定臭味源。高能離子脫臭在處理氨氣、二氧化硫時效果不明顯,其優勢主要表現在有機臭氣成分的處理方面,環境濕度、裝置使用時間均會對其應用造成影響,處理低濃度臭氣較為適宜。植物液除臭處理安全可靠,運行管理方便,其發展基礎為酸堿洗滌法,因其所用材料為一次性,因此花費較大。難以預測控制相關數據為生物過濾法除臭的最大缺陷,需加大力度進行研究。
總而言之,在環保意識不斷普及,人們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臭氣治理的應用呈上升趨勢,必然日益受到重視[4]。在進行臭氣處理方法的選擇時,相關人員應做全面的調查與評估,對項目情況進行整體把握,并考量各方面因素,如占地、成本等,提高決策的科學程度,實現高效除臭。